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后学院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两地独立办学,形成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所“双胞胎”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名校风采
“三个融合”培养地质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直坚持的办学特色之一。每年都会有5000余名地大学子来到野外实习基地开展地质实习,在山野之间锻炼专业本领、培育家国情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地球科学领域领军人才。
地质学理科基地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最早、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学校在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地质学理科基地,是全国四个“地质学理科基地”之一。基地班的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拥有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师资队伍、以“211 工程”建设实验室为依托的先进实验条件,实行特殊的培养计划等。
校园风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两个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学院路校区一个校区。
图书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是经过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两次评估后确认的“优秀级图书馆”。由于馆藏文献十分丰富,该图书馆又被湖北省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的称号,并被教育部认定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20年,该图书馆入选东湖高新区“十大阅读基地”。
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物馆主要为地质类专业的教学服务,因此该博物馆展室的划分、展品的陈列方式和展品的选择基本与高校地质专业教科书的内容体系一致,拥有与矿物学、地史学等基础地质课程教学配套的、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标本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名人校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福矿床学家:翟裕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
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
海洋地质学家:秦蕴珊
......
学科优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3.湖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3.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专业就业
特色专业 | 就业方向 | 就业领域 |
材料科学与工程(武汉) | 新产品开发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监督员等 | 日用化工企业、机械加工企业、石油化工单位、钢铁制造类企业等 |
遥感科学与技术(武汉) | 测量工程师、土地评估师、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工程师、教师、研究员等 | 城市建设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门,国防单位,交通运输、电力、气象等领域的部门或企业等 |
地球化学(北京) | 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环境顾问等 | 生态治理公司、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院、化工企业等 |
地质学(北京) | 地质勘察工程师、地质信息技术人员、矿业工程师、科研人员等 | 地质调查局、环境咨询公司、矿业公司、高校、研究机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