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北宋年间,长期从事印刷事业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首先制作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后按照稿件将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完成了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术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大非遗·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详细简介
在北宋庆历间,毕昇发明了泥活字,经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字印刷最精妙的地方写反文字模---每一道落笔,都十分考验着匠人的功力;最难的地方则是刻字---反写的原因,工序繁琐,雕刻者的刻刀需要格外精准,点横勾划,提按顿挫都不容一点失误;印墨时,在刻板上反复抹上墨汁,待字模吸收饱满,将纸轻轻覆盖,用刷子在纸上来回扫动,直到纸背隐约见到字墨。
活字印刷·发展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称为“玺”。秦始皇灭六国,得楚和氏璧,凿国玺,“玺”字从此被封建帝王所垄断。皇帝的印章才得称玺,一般人的玺只好称印称章。汉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阴文,用于封泥之上,后来纸张流行,封泥逐渐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阳文多起来。印章创造了从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方法,阳文印章提供了一种从阳文反写的文字取得阳文正写的文字的复制技术。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爵等几个文字。东晋时期,道教兴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录。他们在桃木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从而扩大了印章的面积。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拓碑的方法很简便。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这种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得正写文字的复
制技术。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拓。
唐代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发展合流,从而出现了雕板印刷术。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杨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模勒”就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公元836年,唐文宗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这书的形式是卷子,长约1丈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只树给孤独园说法的情景,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
唐代后期
到唐代后期,已经有了用单个佛象印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象手卷。过去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各地曾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千佛像手卷。英国博物馆藏有一幅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约合5.18米,上面印着468个佛像。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印刷术不折不扣的是一种改变历史进程的工艺技术。最先发明的是雕版印刷。但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肇自隋时,行于唐世,阔于五代,精于宋人”是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所接受的种精典说法。
现代
时至今日,王选主持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依然深刻影响着中文出版业,也担当着互联网上中文世界的奠基者。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让汉字进入了电脑,如果当时没有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中国的汉字可能就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古董、一种特殊的古文。正是以王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杰出贡献,让中文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汉字摆脱了“落伍”的形象,为汉字传承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一闪窗子。
活字印刷·重视程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字印刷术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代手工匠人的精心研磨和苦心坚持。然而在数字时代之下,活字印刷术似乎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瓯越百工,匠心风流。为了传承和弘扬像活字印刷术这样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向那些传承人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树立非遗传承意识,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提高自身审美和人文素养,用自己的所见所学为实现中国的人才强国之梦助力,成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