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黎锦)技艺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巢工艺合并而成。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黎锦光辉艳若云”,做工精细、美观实用的黎锦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在纺、织、染、绣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工艺流承
纺纱
纺纱的主要工具是手捻纺锤和单锭脚踏纺车,其中手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纺纱使用的是当地丰富的木棉、野麻等原料,经过浸泡、漂洗等工艺,用手搓成棉线,或用纺轮捻线,通过纺杆在腿上搓转,带动纺锤合成纱线,捻杆上的纱缠多了,则将纱挽成团。
染色
染色是黎锦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染料大多来自山里野生的草木,用野生植物的根、茎、皮和叶等通过水煮浸染等方式对纱、线进行染色,经过贝壳灰、草木灰的作用,令纱布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不易褪色。
织布
织机分为脚踏织机和踞腰织机两种,主要常用的织机为踞腰织机。织者双足踩住经线的木棍,引纬线竹针在经线中来回穿梭,用打纬刀把纱线打紧。织物上的花纹与图案来自于了然于心又切合习俗规矩的腹稿,其工艺精美绝伦,是现代机器无可替代的技术。
刺绣
黎族刺绣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主要的针法有平绣、贴布绣、珠绣等。单面绣是指在织物的正面刺绣花纹图案,而双面绣是用色线在面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同样的花纹图案。黎族人民根据个人的喜好,按照构图的思路,以针引各种彩线进行穿刺成各种彩色图案。黎锦中的图案不仅体现着黎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渊源
黎族的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就懂得了用木棉纤维纺织衣服。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西汉时期已有精美的“广幅布”被征作为“岁贡”珍品。
宋代黎族纺织已有很高的水平。
元代,黎族纺织工艺传播全国。
清代黎锦是国内外贸易的珍品。
民族背景
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口传心授,传授技能。黎族妇女仅凭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传统样式的了解来设计纺织图案。在没有书面语言的情况下,这些图案便成为黎族历史、文化传奇、宗教仪式、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的记录者。每逢重要日子,黎族妇女都会为自己设计服装。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黎族人民在织锦工艺上
经历了许多漫长曲折的探索
总结出这些完善的纺染织绣的方法
美丽黎锦外表下所蕴含的
是无数黎族人民多年的心血
技艺现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黎锦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传统手工艺所依赖的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被瓦解,当地的年轻人更多离开家乡、改变原有的生活。
近几十年来,掌握织、绣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正濒临灭绝,急需给予保护。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站到了“十字路口上”。
传承人
为了摆脱黎锦濒危境况,让黎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指山市设立了 “黎锦研究所”,致力于黎锦的研究和生产。
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传承人。
比如被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符林早;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棉纺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黄桂琼;
黎锦技艺传承人符庆香等,
这些传承人从历史的长河中,拾起祖先的技艺,在岁月的洪流中,传播着文明的勋章,使得黎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传承和发扬黎锦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桂琼
符林早
符庆香